7月21日,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(Scott Bessent)在接受CNBC采访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:美中谈判或将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纳入议程。这绝非普通的贸易对话,而是美国试图将经济议题强行推向国家安全领域,赤裸裸地向中国施压!贝森特毫不掩饰地表示:“不幸的是,中国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,所以我们可以开始讨论这个。”

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·贝森特
美国挥舞制裁大棒,意图直指中国能源命脉。贝森特的言论绝非偶然,而是精心设计的谈判策略:不仅要压制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反击,更想通过制裁俄伊石油,掐断中国的能源供应链。他甚至威胁道:“任何购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将面临高达100%的次级关税。”这把“次级制裁”的利剑,显然瞄准了中国、印度、巴西等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。
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,2024年原油进口量达5.64亿吨,其中俄罗斯占比19.2%,约1.08亿吨。俄罗斯石油价格低廉、供应稳定,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。伊朗同样举足轻重,2024年对华石油出口占中国原油进口的13%,约7300万吨。若被迫减少从俄伊进口,中国能转向哪里?沙特?伊拉克?这些国家的石油不仅价格高,还深受美国影响。贝森特的提议看似针对俄伊,实则是逼中国在能源市场上“低头”。这不是谈判,而是赤裸裸的胁迫!
能源安全是中国的核心利益,绝不容许外部干涉。贝森特的言论无异于要求中国放弃自主权,屈从于美国的能源霸权。中国会妥协吗?绝无可能!中国政府早已明确表态: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,绝不接受任何胁迫。中央政治局委员,外长王毅曾一针见血反问:“如果中国不从俄罗斯买,哪国能提供如此巨量油气?”这句话宣告中国的底线:能源合作是主权选择,轮不到美国指手画脚。

贝森特将美中谈判从贸易领域推向了地缘政治的险滩。他不仅提及中国购买俄伊石油,更将此与俄乌冲突挂钩,声称特朗普可能对俄实施更严厉制裁。他3月曾放话:“如果有助于乌克兰战争停火,美国将毫不犹豫地对俄罗斯能源实施‘全力以赴’的制裁。”表面冠冕堂皇,实则暗藏杀机:美国想借制裁俄罗斯,逼中国调整能源战略,瓦解中俄伙伴关系。
美国参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的威胁更为露骨:“特朗普总统将对所有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100%关税——包括中国、印度和巴西,这些国家加起来约占俄罗斯能源出口的80%。”这已超出经济制裁范畴,而是美国试图重构全球能源格局的“霸权棋局”。俄罗斯2024年石油出口总额约1700亿美元,其中金砖国家占比近八成。若这些国家屈服,俄罗斯经济将遭重创,而中国亦难独善其身。
但美国打错了算盘。中国绝不会轻易放弃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。中俄“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”坚如磐石,能源贸易是其核心支柱。2024年中俄贸易额飙升至2400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2%,能源交易占大头。面对美国高压,中国更可能深化与俄伊合作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拓展中东、非洲能源渠道,打破美国封锁。更有网友犀利指出:“美国制裁只会加速金砖国家去美元化,推动人民币支付体系崛起。”
美国还想拉欧洲盟友下水。贝森特喊话欧洲:“如果我们实施次级关税,他们应该跟随我们。”但欧洲会买账吗?2024年欧洲天然气价格仍比战前高出30%,自身能源危机未解,岂会盲目跟随美国冒险?美国的算盘,恐怕连盟友都嫌刺耳。

中国应对底气十足。能源多元化是长期战略:2024年中国从沙特、伊拉克等国进口石油占比45%,远超俄罗斯。即便美国制裁,中国也能通过国内开发与多元进口稳住阵脚。外交上,中国更不会坐以待毙。贝森特承认美中谈判“有些停滞”,而中国正加速人民币国际化,CIPS系统已覆盖130个国家。2024年人民币全球贸易结算占比达5.8%,同比增长0.7个百分点。美国想用美元霸权施压?中国早已布局破局之策。
更重要的是,中国并非孤军奋战。金砖国家占全球GDP的40%以上,中印巴等国合作日益紧密。若美国一意孤行,金砖国家完全可能联手反击。X上有网友预言:“若北京、新德里和巴西利亚联合,一个比以往更强大的经济阵线将诞生!”美国想孤立中国?简直是痴人说梦!